管怀宾 二维码
45
管怀宾 掘港管氏第二十一世孙 怀字辈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) 管怀宾,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,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,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、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。他的作品总是扬溢着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另类气质,他善于将传统文化元素和感知方式,解构并溶入到自身的语言系统和作品构架之中;将中国古典造园美学融入其空间装置形态;使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获得广泛的延伸与拓展。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:装置艺术、空间多媒体艺术。即以综合媒体环境下的空间艺术创作为主体,注重视觉文化要素在历史文脉演释过程中的研究。以中国传统空间美学作文脉支撑,强调传统美学在当代艺术实践中的解构意义;同时梳理近现代以来的空间艺术概念和认知方式。关注中国社会现状,关注当代艺术问题,对多媒体艺术的表现可能进行实验性探索,以求建立新的空间艺术形态和理论构架 学科背景 1985--1989年 浙江美术学院毕业(获学士学位)1989--1993年 无锡轻工业大学(现江南大学)教师1993年--- 赴日本留学、从事当代艺术创作与研究1995--1998年 日本国立琦玉大学大学院毕业(获硕士学位) 2001--2004年 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博士后期课程毕业(获博士学位) 2004年6月 中国美术学院 副教授 2008年12月 中国美术学院 教授 个人成就 主要论文 论文《园语——传统造园美学介入当代艺术创作》发表于《迁徙者的家园》2005.12 论文《都市公共艺术的现状与需求》发表于《上海国际雕塑双年展文本集》2004.4 论文《素材与创造·教学的若干问题》发表于《东方岩彩》(2007年第三期) 论文《关于空白的艺术与构筑非视觉性空间》发表于《中国会展》2009.06(吉林音像出版社) 论文《价值冲突导致文化的复杂性》发表于《艺术当代》(2009年第5期) 公共装置艺术作品设置 《时光之舟》,2006年8月落成,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大道入口。 《数码之舟》,2007年6月落成,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广场。 《穿越时间的旅行》,2009年8月落成,日本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。 《心园之渡》,2009年8月落成,日本新泻市海滨公园。 《时光之旅》,2010年4月落成,2010上海世博会江南广场。 参与策划《上海紫竹科学园区雕塑公共艺术规划创作课题》(2005)《迁徙者的家园——从综合绘画到综合艺术十年展》(2005.11)《书·非书——现代书法的境域》(2005.12)参加《08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多媒体演示专家会议》(2007.6)《五谷杂粮——当代艺术展》、《18案——中国美术院校实验艺术教案展》(2008.3)。 出版的学术著作或教材 《管怀宾 GUAN HUAIBIN》(2007) 《综合造型概论——空间多媒体艺术表现教程》(修改中) 《过/园--管怀宾作品集》(2010) 主要讲座 日本琦玉大学(2004)、北京电影学院(2004)、复旦大学艺术系(2007)、名古屋艺术大学(2007)、苏州工艺术美术学院(2007)、江南大学设计学院(2009) 东京艺术大学(2010)。 研究项目 2006《媒体美学——素材与创造》(获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教材立项资助)。 2006年《传统空间美学介入当代艺术与设计》(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课题立项)、 2007年《中国古典空间美学溶入当代艺术与生活》(获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资助), 现已经完成项目验收工作。
文章分类:
管氏风彩人物
|